药法图
热浮长:黑附子,乌头,干姜,干生姜,良姜,肉桂,桂枝,草豆蔻,丁香,厚朴,木香,益智,白豆蔻,川椒,吴茱萸,茴香,延胡索,缩砂,红蓝花,神曲
风升生:防风,升麻,柴胡,羌活,威灵仙,葛根,独活,细辛,桔梗,白芷,藁本,鼠粘子,蔓荆子,川芎,天麻,秦艽,麻*,荆芥,前胡,薄荷
湿化成:*芪,人参,甘草,当归,熟地*,半夏,白术,苍术,陈皮,青皮,藿香,槟榔,莪术,京三棱,阿胶,诃子,杏仁,大麦蘖,桃仁,柴草,苏木
燥降收:茯苓,泽泻,猪苓,滑石,瞿麦,车前子,灯心草,五味子,桑白皮,天门冬,白芍药,麦门冬,犀角,乌梅,牡丹皮,地骨皮,枳壳, ,连翘,木通
寒沉藏:大*,*柏,*芩,*连,石膏,草龙胆,生地*,知母,防己,茵陈,朴硝,瓜萎根,牡蛎,玄参,山栀子,川楝子,香豉,地榆
药性升降图
心主夏,阳中之阳,热药应之,附子乌头姜桂红豆之类。
火之厚浮散下,气之厚者是也。
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
(脾主长夏,味甘补苦泻,气寒热温凉,各从其宜)
肺主秋,阳中之阴,燥药应之,茯苓 猪苓 泽泻 木通之类。
自天收而降地,气之薄者是也。
味酸补辛泻,气凉补温泻。
肝主春,阴中之阳,内药应之,防风、羌活、升麻、葛根之类。
自地升天,味之薄者是也。
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
肾主冬,阴中之阴,寒药应之,大*芩连*柏 防己之类。
水之厚化浮沉,味之厚者是也。
味苦补咸泻,气寒补热泻。
治法图
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
佐以甘苦
以酸收之
以苦发之
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
佐以甘辛
以甘缓之
以辛散之
湿淫于内
治以苦热
佐以咸热
以苦燥之
以淡泄之
燥淫于内
治以苦温
佐以基辛
以辛润之
以苦下之
寒淫于内
治以甘热
佐以苦辛
以辛散之
以苦坚之
脏腑泻火图
*连泻心火
木通泻小肠火
柴胡泻肝火*连佐之
柴胡泻胆火亦以*连佐之
白芍泻脾火
石膏泻胃火
*芩泻肺火栀子佐之
*芩泻大肠火
知母泻肾火
*柏泻膀胱火
柴胡泻三焦火*芩佐之
虚实补泻图
心苦缓,酸以收之,五味子
心欲软,食咸以软之,芒硝
以咸补之, 泽 泻
以甘泻之,参芪甘草
肝苦急,甘以缓之,甘草
肝欲散,辛以散之,川芎
以辛补之,细辛
以酸泻之,白芍
脾苦湿,苦以燥之,白术
脾欲缓,甘以缓之,甘草
以甘补之,人参
以苦泻之,*连
肺苦气上逆,苦以泻之,*芩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
以酸补之,五味子
以辛泻之,桑白皮
肾苦燥,辛以润之,知母*柏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
以苦补之,*柏
以咸泻之,泽泻
内伤五脏虚实补泻图式
补:炒盐
朱砂安神丸
泻:甘草
泻心汤,单*连汤,导赤散
补:生姜陈皮
(缺补方)
泻:白芍
泻青丸
补:甘草大枣
益*散
泻:枳实
泻*散
补:五味子
阿胶散
泻:桑白皮
泻白散
补:熟地*柏
肾气丸
泻:泽泻
(无泻方)
肝:
实则泻子(心)
甘草泻心
实:酸泄芍药
钱氏泻青丸
虚:生姜陈皮
苦急甘缓
甘草
辛散川芎
辛补细辛
虚则补母(肾)
熟地*柏
钱氏地*丸
心:
虚:炒盐补之
钱氏安神丸
实:甘草泻之
泻心汤导赤散
苦缓酸收
五味子
虚以生姜补肝
甘泻人参*芪甘草
咸软芒硝
咸补泽泻
脾:
苦以燥湿白术
苦以泻之*连
虚则补母:炒盐
甘缓甘草
甘补人参
虚:甘草大枣
钱氏益*散
实:枳实泻之
泻*散
实则泻子
桑白皮泻肺
肺:
气逆苦泻
诃子皮,*芩
酸以收之白芍
酸以补之五味子
虚则补母:甘草
辛泻桑白皮
虚:五味子
钱氏阿胶散
实:桑白皮
泻白散
实则泻子:泽泻
肾:
苦以坚之知母
苦以补之*柏
辛以润燥
知母*柏
补母:五味子
咸以泻之泽泻
虚:熟地*柏
(肾无实不泻)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