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郑攀
最近这天啊,真是暑热未退,秋燥已来,这个时候一些病邪也跟着来了。这是因为在中医理论中,秋主燥,病邪容易从口鼻进入,孩子们容易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
加上夏天的热邪还没完全消散,燥和热“勾结”在一起,孩子很容易生病。
孩子常见的上火类型: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等;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等。
肝火: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舌苔增厚等。
有的家长以为自己懂一点辨证知识,看到孩子上火了就用莲子心、金银花等药材煮水,帮孩子降火。但其实,这种做法不但不能起到降火的效果,还会伤到孩子的脾胃,让他体质越来越差。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这款灯芯草玉竹清心汤,降火,滋阴润燥,健脾安神,非常适合孩子喝。
食材:灯芯草、玉竹、麦冬、莲子、大枣
做法:所有材料清干净,放入养生壶,煮20分钟左右。
经常上火导致孩子积食内热不长个
5岁男孩,长得又瘦又小,个子也不高,身高已经位于最低值。吃饭没胃口,经常便秘,睡觉也不安稳,总是翻来覆去,晚上出汗特别多。
我一看这孩子舌质红,舌苔黄厚腻,口气很大,又是一个积食脾虚的孩子,内热症状符合积食化热的表现。
于是开方:鸡内金、山楂、陈皮、青皮、槟榔、甘草、川黄连、胡黄、连麦芽、神曲等。
3周后孩子睡眠改善,脾气变好,便秘情况好多了。1个月长高1公分,速度不错,继续调方坚持。2个月后,体质增强不少。近半年几乎没有生病,身高增长6公分,还吃胖了不少。
孩子容易积食内热,其本质还是脾虚,中医清内热通常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消积清滞,二是健运脾胃。
中医里有很多非常经典的健脾方,但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会根据孩子的症状来具体加减,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强健脾胃,减少积食内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