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伍周晓燕的代表菜
姜片…………………10克
高汤………………克
食用油………………适量
第一步
制作拆烩鱼头羹要选用花鲢,它又叫鳙鱼。因其头部肌肉、软组织丰满,所以它是做拆烩鱼头羹的上佳原料。
先将鱼头去鳃洗净,然后劈成两片放入锅中。
锅中加入清水(能淹没鱼头即可)、部分葱段、部分姜片、部分料酒、少许盐,旺火烧至80℃时转微火,鱼头在80℃的锅中继续烹煮约20分钟,直至鱼头骨肉分离。
第二步
将烹熟的鱼头捞出,放入深盘中冲凉水降温。待鱼头温度降低之后,再进行拆骨。
拆骨时最好在盘中带水拆。利用水的浮力,减少操作对鱼肉的破坏,尽可能保持鱼头的完整性。
鱼头骨拆完后,将盘中多余的水去掉,再将鱼头肉顺着盘子滑到砧板上。
用刀将鱼头肉改成小块待用。整个过程要小心、仔细、专注。
第三步
锅入少许食用油加热,煸香葱段,加入姜片后加入高汤(用老母鸡、筒子骨、火腿、珧柱等高档原料熬制数小时而成),然后把改刀后的鱼头肉加入到汤中烧制。
鱼头肉需要烧制,不然无味,但又不可烧制时间过长,以免将鱼肉烧碎。
第四步
烧制好的鱼头肉汤中加入剩余的盐、料酒调味,调匀之后,勾入芡汁。
在勾芡的时候,要先将整锅菜肴缓慢顺一个方向搅动起来,然后慢慢淋入水淀粉。如果搅拌的速度太快,也会把鱼肉搅碎。芡汁浓度确定后,放入胡椒粉,目的是去除鱼肉的腥味,然后盛起装盘即可。
第五步
炒软兜
软兜长鱼是淮安、盐城等地的名菜。新中国成立时举办的开国第一宴的第一道菜就是淮扬的软兜长鱼,因此它也有“共和国第一菜”之称。
清人徐珂在其《清稗类钞·饮食类》中记载:“淮安多名庖,治鳝尤有名……且能以全席之肴,皆以鳝为之,多者可至数十品。盘也,碗也,碟也,所盛皆鳝也。而味各不同,谓之全鳝席。”
据说,清光绪年间两江总督左宗棠视察云梯关淮河水患,驻淮安府。淮安知府特地从车桥地区请厨师做了一道软兜长鱼,供左宗棠品尝。在左宗棠的推荐下,软兜长鱼作为淮安府的贡品之一进京恭贺慈禧大寿。
炒软兜以鲜嫩滑爽见长,贵在软嫩。该菜成品,以举箸夹食两端自然下垂且相连者为上品。它好似孩子胸前的兜肚,食时可用汤匙兜住。软兜菜品正是因此而得名。
这道菜入口酸甜,胡椒香味、蒜香味浓重,肉质有弹性,清鲜爽口。
细长鱼(鳝鱼)……0克
调料
蒜瓣…………………10克
黄酒…………………10克
老抽……………………5克
色拉油………………15克
生抽…………………15克
香醋…………………克
盐……………………80克
葱……………………50克
姜……………………50克
胡椒粉…………………3克
鸡粉……………………3克
糖……………………15克
水淀粉…………………适量
高汤……………………适量
第一步
将大部分葱切成葱段,少部分切成葱花。大部分姜切成姜片,少部分切成姜末。蒜制成蒜泥。
锅内放入约毫升清水,加入50克盐、克香醋、部分葱段、部分姜片,用旺火烧至90℃左右。倒入长鱼后,迅即盖紧锅盖。不可将水烧沸,否则会因为水的温度过高,导致鱼皮破裂。
转小火,打开锅盖,用手勺轻轻搅动长鱼,动作要轻柔,否则容易搅坏长鱼表皮。然后再盖上锅盖,焖至长鱼嘴张开。这是判断长鱼制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所以焖煮,是因为这一步是要将其内部血液烫熟,使血液凝固,长鱼制熟需要过程,但又不能将其表皮烧破,用焖制成熟的方法非常合适。
第二步
事先准备一盆凉水,将热长鱼放入凉水中降一下温。将竹筷的一头削成扁平状,作为划鳝丝的“刀”。
取一条长鱼,左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根手指抓住长鱼头,鱼腹朝外,鱼背对着厨师,右手手持竹片刀,从头部下刀,沿着侧线往后划,这样可以将腹部和内脏与脊骨分离。
接着从头部下竹片刀,沿着鱼骨往尾部划,只将一侧鱼肉与骨头分离,鱼皮不能划破。
再从头部下刀的地方插入竹片刀,将长鱼翻身,背部朝上,用竹片刀往鱼尾部划,将鱼的脊背肉完整取下来。脊背肉拦腰截成两半,待用。
第三步
取一个小碗,加入少许盐、糖、鸡粉、黄酒、老抽、生抽、少许香醋、少许胡椒粉、高汤、水淀粉,调制成芡汁。水淀粉的量稍多一些,因为炒制前鳝丝还需用热水烫制,水分含量较大。
切葱花、葱段、姜片、姜米,制蒜泥,待用。
炒锅置旺火上,加入0毫升清水、少许香醋、剩余盐、葱段、姜片,烧沸后,将加工好的鳝丝放入热水中静置。一来是为鳝丝提供一个基本的味道并且去腥,二来是先将鳝丝制熟一些,因为炒制的时间很短,所以需要提前加热。
取另一口锅上火,加入色拉油,煸香葱花、姜米、蒜泥,加入鳝丝和提前调制好的芡汁,旺火翻炒,直至芡汁糊化浓稠,即可装盘成菜,装盘后再撒上少许胡椒粉即成。
红花汁白菜
此菜是淮扬冬令代表菜品,是在传统名菜烂糊肉丝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烂糊肉丝是用少量肉丝和较多的青菜炖焖的菜肴,用肉丝赋予素菜一些肉香,又用素菜中和肉的油腻感,是一道很受欢迎的传统菜式。
红花汁白菜借鉴了烂糊肉丝的烹饪技法,也结合了开水白菜的风味,突出淮扬冬令食材大白菜的美味,质感绵软,入口即化。
淮扬当地产的大白菜,经过霜露的洗礼后,会变得更加甜润鲜香。大文豪苏东坡有“白崧似羔豚,冒土出熊蹯”的诗句,形容冬季的白菜如羔豚一样有甘润的口感。
此菜在传统调味的基础上加入了藏红花汁,菜品色泽金黄,菜叶软烂而不失其形,汤汁浓厚,令人食欲大增。
白菜心………………克
老母鸡………………克
火腿…………………克
筒子骨………………克
珧柱…………………克
母蟹……………………1只
调料
盐………………………2克
调和油………………30克
料酒…………………10克
葱……………………10克
姜……………………10克
胡椒粉、香醋…………各适量
色拉油…………………适量
水淀粉…………………适量
藏红花汁………………适量
第一步
部分葱、姜切成末。剩余葱切成葱段,剩余姜切成姜片。老母鸡、筒子骨均焯水洗净,与火腿、珧柱等一起放入0克清水中,加少许葱段、少许姜片、少许料酒,先用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炖4小时,过滤后制成高汤备用。
第二步
母蟹用清水反复冲洗,冲净表面的泥沙。接着用小刷子仔细地刷净母蟹的腹部和蟹钳,小刷子可以用废弃的牙刷代替。然后将螃蟹放入蒸笼,蒸锅上汽后大火蒸约15分钟,取出晾至不烫手。
顺着蟹腿的方向向下扳,把蟹腿扳下来,这样可以把根部的骨节带出。扳下两个大螯放至一边待拆。从关节处折叠蟹腿,在关节处剪一刀,使蟹腿分成两节。
把蟹腿根部关节中的蟹肉剔出,放入碗中,蟹腿较粗的一节开口向上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从下向上擀压蟹腿,把蟹肉推出来。抽出蟹肉时,注意抽出蟹腿肉中的筋膜,再用相同的方法,取出蟹腿较细的一节中的蟹肉。
第三步
炒锅上火加入少许色拉油,煸香葱末、姜末,然后加入拆好的蟹粉,加入高汤、胡椒粉焖制2分钟,然后淋几滴香醋,即可出锅备用。
第四步
将白菜洗净,切下白菜叶子的部分,菜帮留作他用。用手将白菜叶撕成两片。
锅中加入清水,烧沸后加入白菜叶,烫约30秒后捞出,过凉。
沥干水,并用干布将菜叶表面的水吸干,这样便于白菜吸收汤汁的味道。
第五步
锅上火,加入少许调和油,加剩余葱段、剩余姜片煸香后,加入高汤、白菜叶,大火烧制30分钟,转小火烧10分钟之后关火。
关火后将白菜浸泡在汤汁中1小时,以充分吸收汤汁。
第六步
临上桌前,将煨制好的白菜汤再上火烧开,先加入炒好的蟹粉,然后加盐、料酒调味,放入藏红花汁调色,勾薄芡,装盘即可。
第七步
刀鱼馄饨
江阴农谚说,“七九见河豚,八九见刀鱼”,“河豚来看灯,刀鱼来踏青”,“刀鱼不过清明”。每当春节过后,刀鱼由海溯江产卵,肥美异常,曾被李渔誉为“春馔妙物”。刀鱼清明前质量最佳,此时鱼刺柔软,清明后刺逐渐变硬,口感变差,价格也有天壤之别。
刀鱼肉细味腴,可用作馅料。如今江刀鱼较为珍贵,包馄饨时制馅用的刀鱼多为湖刀鱼。用刺多肉细的刀鱼剔肉制作馄饨,是淮扬美食中别具一格的传统做法。
制作刀鱼馄饨主要是制皮和制馅。馄饨皮选用精白面粉制作,加入蛋清和鸡汤(刀鱼骨架汤更好)代替水来和面。制成的皮,下锅后韧性足,味鲜,久煮不烂,晶莹润泽。
制馅用的荤料选用早春出水的新鲜肥硕的雌刀鱼,绿叶菜可选用韭菜、荠菜或者脆嫩的秧草。包制时采用两次对折、两端合拢的方法,制成后的成品形状酷似银锭。入锅煮熟后,馄饨翩翩浮起,团团打转,薄薄的皮子,隐隐透出嫩绿,一个个像翡翠雕成的工艺品,令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