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灯心草 > 展苞灯心草 > 正文 > 正文

记得少年骑竹马回首似是故人来62届老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4/16 11:51:53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家医院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编者按:

“人散尽,一勾弯月天如水;物化时,独把泥壶影弄风。记得少年骑竹马,不觉已是花甲人。”

我校56级62届李湘武校友知晓到母校70周年校庆,昨日特回母校捐赠62届毕业照及所著书籍,其中一篇即回忆自己儿时在大同小学的一段时光——《记得少年骑竹马》。今将之与老校友们分享,并给大同孩子一份来自遥远时光的礼物,为我们的校庆再来一场“老少同堂写春秋”。

“老少同堂写春秋”大同六一儿童节活动(年代不详)

注:本篇中特配置若干年代史实不详的馆藏照片,以望知其出处的老师、老校友向校方提供相关信息。

记得少年骑竹马

年长沙市原东区文艺乡有条马路叫东大路,那时我就住在和长沙市六中相邻的东大路附二号省三幼儿园宿舍(现长沙石油 气公司北侧、省有色设计勘测院处)。说是宿舍,其实不过是将围在竹篱笆围墙内的,三栋青瓦屋顶红砖墙的大平房,分别间隔成每间约十几个平方的小房间,再修建一个公用厕所和若干户共用的厨房。然后视教职员工家庭人数的多少,每户分得一间或二间。房子虽然简朴,但在五十年代要算是不错的居住条件。如今东大路早已消失了,旧居也被高楼大厦取代,但儿时的童趣却依然历历在目,依然那么清晰,依然使我难以忘怀,仿佛还在昨天。

大同小学是年由旅印华侨谭云山先生创建的。年秋我在大同小学一甲班发蒙时,学校的大门是朝西开在东大路上(韶山路当时还没有修建,韶山路修好后,东大路便在长沙街路名册上消失了)。一进学校大门是个礼堂,再走过一栋四合院式的单层教室、办公房和一个水塘后,又有一栋两层楼的教学楼、操场和食堂。大同小学的学生除部分是省委、*区大院的子弟外,大多是住在学校附近中心点东大路、新生村、燕山街、五一大队的民家子女。

大同学校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后留影(年代不详)

那个年代,课余活动自然没有变形金刚、遥控汽车之类的玩具,更无法发Emal和玩lpad。但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玩法和乐趣。伢子们点弹弹、丢跪碑、滚铁环、拍“洋菩萨”(彩色小画片)和油板;妹子们则跳橡皮筋、踢毽子、跳房子、啄子(向上抛一个装了沙子的小布袋,在小布袋落地前,快速翻转桌上的几张竹壳麻将牌)。这些都是我们的家常便饭。

炎热的夏天,不少同学会带把扇子到学校扇风降温。蒲扇、席草扇、折扇,还有用厚“马粪纸”(硬纸板的俗称)自制的扇子,品类众多。有人还在扇子上工整地写上“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虽然是朋友,你热我也热”的温馨提示,预先将借扇者拒之门外。下课后,我们在学校的池塘树丛中捉“洋迷迷”(蜻蜓),用瓦片往水塘中打“飘飘”,*狠谁扔的瓦片,在水面上漂的个数多、距离远。胆大的男生,会爬到树上捉一种我们叫“缝缝”(分别读gong上、去声)的紫红带绿色的瓢虫,用棉线束在它的头部,友情分送给学友。大家只要抓着棉线的头,“缝缝”便飞起来,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嗡嗡声。我们还会用铁丝或树杈和车胎皮做成弹弓,打射小石头或纸团子弹操眼法;用鹅毛管子自制桔子皮枪发射桔皮子弹;还*舞十七地在玻璃瓶中装上生灰,然后快速地倒点水,再塞上瓶盖丢进池塘中炸鱼虾(危险动作,切勿模仿)。寒冬腊月,不能去户外活动,下课时我们便在教室内挤“油渣子”取暖。因顾忌男女授受不亲,男生和女生须分别靠在教室一面墙上玩。我们吆喝喧天地从两头往中间使劲挤,挤得中间的人耐不住两边的压力而出局。还有由一人做马,另一人做骑手的骑高马打仗,扔用废纸折的飞机、火箭等,这些都是我们乐此不疲的游戏。仿佛都有一股用不完的动力,洋舞六尘地寻求我们的童趣。

大同学生瞻仰革命纪念地 师范(大同学生刘建国、陈立亮等)

其实我们也有不野的时候。当刚从一师范毕业的莫剑芳老师,接手当我们这个被称为“鸡毛班”的班主任并教语文后,他费心尽力、软硬兼施,几经努力终于摘掉了“鸡毛班”的帽子,使本班走向正轨。记得有回上新课,学习李白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莫老师用他带有望城坪塘口音的普通话,朗诵一遍后发问,哪位同学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因为从小就读过《三国演义》,所以自以为是的我立即举手发言说:“我晓得,‘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意思是,刘备为报东吴孙权杀害他义弟关羽、张飞之仇,起兵攻吴,结果被东吴火烧连营,兵败后又气又恨,在早晨死在白帝城。‘千里江陵一日还’,是指刘备的儿子阿斗继位后,贪图享受又不听诸葛亮的话,结果使蜀国的江山被魏国一天灭亡……”莫老师笑着说:“湘武同学能主动发言,想象力丰富值得赞赏,但将李白这首,写他自己被流放夜郎,走到四川遇大赦后返回时,描写从四川下江陵舟行情景的诗,与刘备白帝城托孤联系起来,这就是张冠李戴、一知半解啰。”如今回想此事连自己也觉得好笑。李光伯老师的数学也教得极好。他教我们学习分数时,形象地用切月饼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几分之几的印象。分数的概念记清了,只是那时一提起分数,就免不了想入非非地盼望中秋节早点到来,便可吃到四分之二块九如斋的本式五仁月饼。

徐积德老师指导下的大同民乐队演奏(年代不详)

小学四年级时,我在*时官老师的指导下,迷上了吹笛子。每天晚上,做完作业,我便倚在门边,拿起竹笛十分投入地吹奏《金蛇狂舞》《花儿与少年》等乐曲。手指跳跃之间,一个个音符从指尖蹦出来,轻舞着、缭绕着,笛声悠扬。伙伴们围在旁边,鼓着一双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屏息着、倾听着,眼神清澈、明亮,好似月宫里桂花树下玉兔的眼睛。少年的我,仿佛随着这笛声向上、向上,直至那深邃黝黑的天穹。

大同学校小学生在校进行学工劳动,帮制校办工厂纸盒。

有一年在少先队大队长谢若冰的带领下,我被选拔参加学习跳苏联老大哥的俄罗斯的集体舞,为此还遭到个别男女界限分明的同学的取笑:“羞羞羞,刮猪油,不怕丑和妹子跳舞。”那年我还和周立、白玉洁、杨盾等同学,在刚开播不久的湖南电视台录过节目,记得有次拍的是少先队员听革命前辈欧阳应坚讲《我的一家》的故事。身着白衬衣蓝长裤,系着鲜艳红领巾的我们,行了标准的队礼后,微笑地向欧阳应坚伯伯献上了一束红彤彤的纸花。多亏这些有益的活动,替我充填了正能量,为日后的生活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嘴馋的我们也偶然吃点零食。从用纸做的钱包中拿出几分钱,到中心点(现长城宾馆处)的小铺子,买包用纸包成三角形的小食品,诸如盐水豆、香元条(糖浸柚子皮)、“鼻屎痂”(盐、糖浸制的桔子皮丁)、人参米(爆米花)。如若谁拆开纸包,发现里面装有一张“洋菩萨”时,便立刻会发出欢呼声,仿佛如同中了大奖般高兴。夏季我们还会用纸折成一个猪脑壳形状纸包,再在里面装上六一散,与同学你喷口我喷一口,共享甘草、薄荷混合物的清凉和甘甜。以至在五十年后,我与一位在市国土局任职的大同学妹交谈时,她还说:“读小学时,我还吃过你的六一散呢。”囊中羞涩的我们自然无力去购买和受用九如斋的“寸金”、“交切”,沙利文的“沙琪玛”、“奶油蛋糕”之类的 零食。有次我不小心将买大字本的五分钱掉了两分,回家再要又怕挨“鹅丁跟”。此时仗义的张炎烈、曾夏湘学友挺身相助,陪我去推板车赚工钱。三个人卖力地帮一位搬运师傅将一辆装满红砖的板车,从大同学校推到烈土公园南门,才黑汗水流地赚得了五分钱。再走路回到中心点。我买了大字本,剩的三分钱每人就大快朵颐地吃了一块“糯米姜汁团”(用糯米、姜汁制成的菱形糖块),满口遗留着姜汁的甜味。

年我们也热血沸腾地投入了“大炼钢铁”和“除四害”运动。现袁家岭立交桥西北角,当时正在修建煤炭局大楼,有不少机械厂的垃圾回填,所以成了我们的淘宝福地。拖垃圾的板车一到,便争先恐后地抢着翻寻废铁上交学校。有个可敬可爱的同学为了本班不落后,竟将自家的炒菜铁锅,敲个洞提到学校,而挨了他父亲一顿饱打。我们用弹弓打麻雀,爬树、上房掏雀窝,敲锣打鼓吆喝喧天驱赶麻雀,使之精疲力竭地掉下来,再判其死刑。我们到五里牌屠宰场和五一大队蔬菜地粪池边,不怕脏不怕臭地翻寻、捕捉蛆虫蝇卵。大家都一门心思盼望在学校拣废铁、灭四害的竞赛榜上,自己班上能插满红旗。还有一件使我挥之不去的事,有天上音乐课时,那位已被打成“右派分子”的女老师,弹着风琴,教我们唱讨伐批判“右派”的新歌:“‘右派分子’野心狼,支支*箭射向*,唱——”在同学们跟唱时,我看见女老师顿时热泪盈眶,十分伤悲。虽然记不起那位女老师的姓名,但那情那景,至今回想起来我仍感触万分。

大同学校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年代不详)

五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坐在家中,望着电脑上这些已经写好的文字,大同小学那些久未谋面的莫剑芳、李光伯、朱琼范、张学宽、杨倩云、易双社、罗成伟、*时官、韩鸣、沈国山、倪建科等老师及届六甲班的周立、张炎烈、白玉洁、曾夏湘、罗家丽、杨盾、文康平、林保云、余秋元、谭立杭、肖长松、谢淑华、谭小凡、宋碧华、赵亮君、曾可仁、周长沪、陈荣养、张爱春、李罗生、田文浩、石林、石长根、梁瑞平、龙明达、张秀英、*如珍、宋巧辉、梁解放、梁燕京等同学,及六乙班的杨嘉音、周宁宁、杨曦光、胡南征等学友,都会在梦境里鱼贯而过,让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些虽已远逝,却天真无邪的童年岁月。

大同学生学习解放*,操练红缨枪(年代不详)

人散尽,一勾弯月天如水;物化时,独把泥壶影弄风。记得少年骑竹马,不觉已是花甲人。啊!大同学校56级62届六甲班的学友们,少年时代的伙伴们,都能来大同学校聚会吗?让我们唱起“六月花儿香,六月好阳光,六一儿童节,我们齐歌唱,歌唱吧伟大的祖国,歌唱吧幸福的童年…”的歌吧!喝令时代退回我们的青春!

大同校友:李湘武

年5月

校友简介

李湘武,湖南长沙人,于年在大同小学六甲班毕业(班主任莫剑芳,数学老师李光伯)。长沙市市*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退休干部。秉承“待人以诚信,处世当守拙”的信念,从知青、民办老师、土夫子、装卸堆码工、道路工、小四轮工程车司机,到从事施工、设备、行*、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企业管理工作。业余爱好众多,自嘲为“万金油”,偶有“豆腐块”出现在在省、市报刊上。曾先后被聘为原《东方时报》特约记者、《长沙晚报》特约通讯员、《湖南城市建设》特邀编辑。已出版个人文集《昔时明月照闲庭》、《回首似是故人来》、《吹起心中的短笛》。

采访摘录:

一晃60年过去了,我这双原打算握粉笔的手,在广阔的天地里扶犁掌耙;在火车站钟楼下卖力地挥动过十字镐;在五一路的修建工地上细心地测量放线;如今又在谓之“白领”的位置上,为企业的拓展描绘种种几何图形。夜深人静,忙里偷闲,当我用键盘敲出对生活的回忆、对往事的思考时,儿时的老师、同学每每都会涌现在我脑海之中,逝去的是岁月,忘不了的是师恩······

年李湘武校友当知青时,莫剑芳老师赠予的励志词

校友简介

杨小凯(.10-.7),男,汉族,原名杨曦光,经济学家,原籍湖南省湘潭县,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县。年至年就读于长沙市大同完小(班主任罗成伟,数学老师李光伯),年在我校六乙班毕业后考入长沙市一中。

他曾任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ID)研究员、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他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他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包括:《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使他获得了 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杨小凯曾经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年和年),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年在澳大利亚因肺癌病逝,享年56岁。

他的童年在长沙大同小学度过。年4月中学时代因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向何处去》被点名批判,在两年的无情批斗后并被判刑十年。在劳改中他忍辱负重自学英语、高等数学及经济学,年出狱后经种种磨难创立了《超边际经济学》,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年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同时多次回国授课,担任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客座教授,成为 获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裔教授。

注:本校友信息原作者系杨小凯高中同学吴映衡老师。李湘武校友征得原作者同意,提供给校史办。

时光掠影

大同学校 届至年毕业留影合集,现缺失53、55、56、58、59、60、61、64、65、67、68、69、70、71、72、73届等毕业留影,望有珍藏的校友同学能联系我们,填补馆藏遗憾,为大同留存下前辈们的印记。

年大同小学 班毕业生留影

年大同小学第四班毕业同学及全体老师合影

年大同完全小学第九班学生毕业合影

年大同完全小学62届六甲班学生毕业合影(李湘武校友捐赠)

年大同完全小学第十九班学生毕业合影(吴穗校友捐赠)

年大同完小第二十六班毕业留影

年大同完小第二十七班毕业留念(罗小林、杨珂校友捐赠)

年抗大学校初中一班毕业留念

年抗大学校初中二班毕业留念

年抗大学校初中三班毕业留念

年抗大学校初中四班毕业留念

年抗大学校瞻仰清水塘革命纪念地留念

年抗大小学76届乙班毕业留念

年抗大学校初中五班毕业留念

年抗大学校师生瞻仰韶山留念

年抗大学校77届六甲小学毕业留念

年抗大小学77届六乙班毕业留念

年抗大学校77届六丙小学毕业留念

年抗大学校初中七班毕业留念

年抗大学校初中十一班毕业留念

年抗大学校初中十二班毕业留念

年抗大学校初中十三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79届五甲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0届五甲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0届五乙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0届五丙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0届五戊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1届五甲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1届五丙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1届五丁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2届五丙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2届五丁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2届五戊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3届六甲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3届六乙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4届六甲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4届六乙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4届六丙班毕业留念

年大同小学84届六戊班毕业留念

投稿

转载

捐赠

意见反馈邮箱:

qq.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engxincaoa.com/zbdxc/5886.html
冀ICP备2022001669号-8

Copyright © 2012-2020 灯心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