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里很多药功能雷同但都有细微的差别,“没有一片叶子是一模一样的”,天地万物没有谁是多余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可以把人分类,却不会因为分类这些人就变得一样。
就比如竹叶和淡竹叶。竹叶就是竹林里高大竹子的叶片,而淡竹叶则是像草一样低矮的竹子的叶子。从性质来说大家都是“竹叶”,甘甜带点寒,清热泻火,除烦利尿。但从长相上来说,高大者更走上焦,更生发,低矮甚至匍匐者更往下走,更能淡渗利小便。所以竹叶在银翘散中发挥作用,而淡竹叶的代表方则是导赤散。
凉利之药生湿地,本乎地者亲下。淡竹叶偏重导热下行,利尿通淋。引水上升,除烦止渴;引天阳下降,清热利尿。
诸热瞀瘛(chi),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对于心经的烦热效果明显。比如:
心烦热、脸红(心其华在面),舌尖红,口腔溃疡、尿*等特点的疾病都可以尝试。
淡竹叶有很多小验方,在此做一列举,更加深对淡竹叶的理解:
小儿夜啼:伴有面赤,尿*,蝉蜕(散风热,定惊)+淡竹叶(清心火)
思虑过度,心中烦热:淡竹叶+酸枣仁
发热心烦口渴:淡竹叶10+冰糖调味,水煎服。
膀胱炎、尿热或尿血:淡竹叶15+白茅根10g(降肺热,止血)
口舌糜烂:淡竹叶10+车前草15(加强利小便)+甘草3。
肺炎高热、咳嗽:淡竹叶30+麦度15,水煎,冲蜜服,日2-3次。高热伤阴。
伤寒后,身体有虚热:竹叶石膏汤(《伤寒论》名方):竹叶配麦冬清心肺热,石膏配半夏降阳明胃热,使心肺胃上焦冲逆之气热能下来。人参甘草粳米培补中焦。特别是温热病后期,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余热未清的病症。如心中烦、口中渴,身中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以上就像大夏天的一片树林,给人清凉。同时也要注意寒凉药多吃会伤阳气,会有小儿发热后吃泻火药过度损伤阳气,出现口角流涎,胃中消化不良,迟迟难愈,可用红参泡水+*芪煎水
最重要是天热及时补水、累了就休息、烦了就去运动运动。
清气分之热,非竹叶不能;凉血分之热,除柏叶不效。此句以观后效。
没有看错,灯心草和淡竹叶都有利尿通淋,降火除烦的作用,只不过一个为茎,一个为叶片,所能到达的部位应该有所区别,并且相互补充。目前除了宫羽小姐姐,我也找不到其他可以搭配的人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