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灯心草 > 展苞灯心草 > 正文 > 正文

悠艾课堂艾灸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7 18:35:59

病由心起,病由心去!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转发就是传递爱!

灸法的起源

灸法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用火,久远于针法及其他医术,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朵奇葩。民间也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无病而灸,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和抗衰老能力。

那什么是艾灸?

它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材料制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或患病部位,借助火的温和热性以及药物的功效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本草纲目·卷十五》明确记载“灸之则可透经脉,而治百科病邪”。

《医学入门》:“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既然灸之则可透经脉,那么为什么要用“艾”来灸呢?

灸法在中医养生治病中使用的材料并不是只有艾这一种原料,在历史上,几乎能够发热的材料人类都曾经尝试用于灸法治病健身中,古代记载的有比如桑枝、桃枝、灯芯草、线香等材料,近现代出现了红外灸等灸法。

但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艾灸具有其它灸法不能替代的独特优势,成为人们养生治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主要有六种: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调节阴阳、回阳救逆、防病保健。艾灸的好处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在现代应用上。

1.通经活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送。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2.行气活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3.祛湿散寒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

4.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5.回阳救逆

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

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6.防病保健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艾灸十大保健要穴

1

强壮要穴——足三里

所处经络:足阳明胃经

定位: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

类似中药:冬虫夏草,气血双补。

作用:

气血双补,强身健体。民间常说“人要安,三里常不干”,若想安宁无病,三里常不干。因此灸得足三里流水、湿润是一个好现象。

2

补气顺气——膻中

所处经络:任脉

定位:两乳头沿线的正中点,在胸骨柄上

类似中药:补气像人参,顺气像枳壳(即橘子皮)

作用:

气之会穴。人身有八会穴(脏、腑、气、血、经、脉、骨、髓),膻中穴为气会,与气有关的疾病,就要用到它。

人有气虚和气滞,气虚是不足,则顺时针揉膻中,气滞为不通,则逆时针按揉,即通气,因为顺时针方向揉为补,逆时针方向揉为泄。因此膻中则有补气顺气的功效。独穴起效,一个穴位起效。

3

大补元气穴——神阙穴

所处经络:任脉

定位:肚脐眼

类似中药:红参,主要侧重在抗衰落,扩血管,增加免疫力和抵抗力。

作用:

适用于体虚多病,大补元气。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

所以神阙妊娠胚胎的发育期就是元气供足的地方,所以它在我们形成之后也是补气的一个要穴。这个穴位也可以治疗妇科病,如白带多、腰痛、妇节炎。

4

培元固本——关元穴

所处经络:任脉

定位:脐下三寸,即肚脐眼下去四指。

类似中药:西洋参,偏于滋补、滋阴,阴虚火旺的,滋阴降火,阴虚有热,清肺润胃。

作用:

培元固本,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5

大补阳气——大椎穴

所处经络:督脉

定位: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类似中药:鹿茸,大补壮阳。

作用:

六阳经都与督脉相汇,汇于大椎,总督一身阳气,所以只要大椎通,人体的六阳经都通。妇女的四肢冰凉可灸大椎,大椎通,阳气通,血脉通,四肢冰凉即可得到解散。小儿高烧退烧的 穴位就是大椎穴。

6

温肾壮阳——命门穴

所处经络:督脉

定位: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类似中药:附子、杜仲,补肾阳

作用:

具体治疗男性不育症、女性的不孕症,还有就是腰痛,对于肾虚腰痛,此穴位是常用穴。

7

滋阴养血大穴——三阴交

所处经络:足太阴脾经

定位:三阴交这个穴位在内踝关节上三寸,即四横指处。

比拟中药:六味地*丸,调补肝脾肾

作用:

为脾经,肝经,肾经的交汇穴,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治痛经,一穴解决问题。

8

补肾强筋 穴——太溪穴

所处经络:足少阴肾经

定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比拟中药:淫羊藿,大补肾脏

作用:男人以精为本,需补肾经,常艾灸太溪,即可补肾强筋,强壮体质。

9

补血活血——血海穴

所处经络:足太阴脾经

定位: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比拟中药:当归,补血活血

作用:

女人以血为本,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常灸此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效。

10

健脾养胃——中脘穴

所处经络:任脉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比拟中药:药和大枣,养胃,健脾

作用:

以胃的疾患为先,有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疏理中气之效。

以上穴位图来源于灸大夫.。

深度沟通与业务洽谈扫下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engxincaoa.com/zbdxc/4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冀ICP备2022001669号-8

    Copyright © 2012-2020 灯心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