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质疑中医说:“中医都是以前的东西,现在早都落后了,以前的方子,能用来治现在的病吗?”
对于这种言论,我常常觉得该人思想太受桎梏!别管古代的病,还是今天的病,都有一个根源。把根源抓住了,啥病都能治。
我给你说个例子,你来感受一下。关于什么呢?这就是小儿多动症。
话说有这么一个小男孩,当时12岁。主要问题,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总说一些无关紧要、前言不搭后语的话,而且急躁易怒,特别容易激惹。
后来,家里人就带他看病,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经权衡,家人决定先接受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舌红少苔,脉细数。
于是我给他医家书方一首,用到:木通、生地、竹叶、甘草、蝉蜕、钩藤、龙骨、牡蛎、灯芯草。所有这些,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了4剂以后,诸证大大减轻。家里人以为病就好了,于是停药。可是没过多久,病症再次显现。这一次,我嘱咐他们原方隔日一剂,又巩固治疗一个月。
最终,患者诸证息平,完全可以正常上课学习了。
来,我们一起简单研究一下。
你看啊,这个孩子,诊断为多动症。这事儿复杂不?乍一听,复杂。但中医看,不复杂,简单得要命。
中医认为,多动,烦躁、易怒,这说到底,是人的神志出问题了。也就是说,患者的心神不安。那患者的心神,因何不安呢?
一个常见的原因是,有火。
老百姓有一句俗语,形容一个人忙乱不安,叫作“热锅上的蚂蚁”。蚂蚁爬来爬去,因为锅热。同样,人的心神不安,也很可能因为有心火。心火亢盛,扰乱心神,所以心神不安。
你看这个孩子,就诊当时,舌红少苔脉细数。这个舌脉特点,完全符合心阴不足,心火亢盛的诊断标准。舌少苔脉细,主阴不足。舌红脉数,主有热。阴虚有热,一目了然。
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滋补心阴,清解心火,然后安神定志。
当时给他开的方子里,生地,滋补心阴,凉血。竹叶,生津利尿,导心热下行。木通,利尿通淋,清心火。
在这个基础上,以蝉蜕定惊,用钩藤凉肝息风,清肝热,而且入心包经,清心包之火。龙骨和牡蛎,重镇安神,用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这里头,最关键的是木通、生地、竹叶。它其实是古方导赤散的结构。
导赤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能干啥呢?清心利水养阴,治疗心经火热证。生地养心肾之阴。木通上清心火,下清小肠。竹叶清心除烦,养阴生津,利尿。甘草稍清热解毒,止淋痛。
可以说,这个方子,是治疗心经火热证的专方。上文医案里的患者,病由阴虚火旺而起,那么自然可以运用导赤散来改善。
小儿多动症,中医辨证,属心火旺。那毫无疑问,就是人在热炕头上,他坐不稳啊。咋办?熄火。炕不那么热了,他也就稳当了。所以,清心火、养心阴,就能治这个病。你说这多形象啊,特别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