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五月》
品读经典,品味生活;善读美文,天天分享。老夫为您遴选优秀文章作品,让美妙的文字陪伴您的业余时光。今天为你分享:《乡村的五月》作者:邹德萍(网名:键上世界)
乡村的五月在初夏阳光明媚,我们一行目光向海,直奔黄沙港特大桥处,寻香采槐花,芦丛打粽箬,碱滩摘盐蒿,带着欢悦收获和五月的乡韵,追着夕阳而归。这是居住在海边人的一幅生活剪影。下了场透雨,乡村里的五月显得温润,陌上田间滩头目及所至都是湿漉漉的一片,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脂冰清玉洁的清梦,连同五月特有的绿色清香与浓郁麦黄,随风越过枝头洒遍人间,熏染了夏韵,醉意了乡村,应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了。我喜欢乡村的五月,不仅仅是因为我出生在农村,生长于滩涂的盐碱地上,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和情感。乡村的早晨总是在叽叽喳喳的鸟鸣声中睁开眼睛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村庄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和清新,让人不自觉地想要深呼吸。这个季节里的早晨,我总喜欢俯身侍弄几盆花草,浇浇雨水,施施肥,剪剪枝叶,就像女孩梳妆打扮一番。我还会在一方小小的湿润土地上,和老伴儿一起撒些蔬菜种子,栽下时令瓜菜秧苗,等待着长大收获的喜悦。乡村的五月,是乡亲们开始忙碌的季节,天气不冷不热,松软的田畴里吹拂着初夏的风,散发着农时的气息。七叔牵出养了一个冬春的牯子牛,给它梳理洗涮,在晨曦里啃着嫩草,吃喝足了套上笼头扶犁耕耘,矫健的步伐行走在松软、温热的泥土里,磨得锃亮的犁铧插入油润润的黄土中,一股股泥土的“香”味儿开来,机灵的鸟儿一路伴飞,时而飞天,时而俯视,时而落地,鸟鸣唱和着古老的“打擂擂”,仿佛就是三夏大忙前的序曲。这个季节里天亮得也早,我跟着队里打早工的乡亲们开始了新的一天。尽管那会儿我还饥肠辘辘,但也抵挡不了男女老少匆忙的脚步和队长的哨音,以及父母重三叠四的催促。因为打早工不是天天有,大家都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朦胧中跟着大家干了一两个时辰后,回家吃早饭,背上书包便上学去了。大人们忙于做秧池,挑秧草,抹池板,把黄壳白芽的稻种播撒下精心收拾好的“秧窝”,它们跟麦子等庄稼一样,承载着农人们一季的希望。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我家门前河边生长着的两棵歪脖子桑树的枝叶间,就已缀满了毛毛虫似的桑葚,油绿发亮得像一粒粒翡翠似的,在阳光雨露滋润下,慢慢地由琥珀色变成了像绛珠一样的红色,我每天都要站在树下,期待着多刮几天西南风促使桑葚能够快快成熟。一旦成熟后,一帮小伙伴们便会蜂拥而上,使劲地将桑树枝儿拉垂下来,然后争抢着一粒一粒现摘现吃,满足黑在嘴上却甜在心里。五月的乡村,夏日的阳光照在身上痒酥酥的,麦田递次金黄,田野随着南风而转场。石榴花开红艳似火,为五月增添了一分热烈的气息。走在田野里,就能听到麦穗孕熟的声音,看到油菜结荚的喜笑,闻到蚕豆角儿的鲜香,观到雏鸡小鸭鹅黄胎毛茸换了新霓裳的成长,见到水渠里哗哗流淌的欢快,仿佛是乡下姑娘们轻吟低唱着的乡谣,从唐诗宋词里一辈辈传唱至今。人间最美五月天。无论我走在黄海滩涂,还是走在古运河岸边,不变的是那份永远的乡村情结。
附:邹德萍先生简介------
邹德萍,江苏射阳人(祖籍滨海县正红镇徐大尖),江苏省盐城市作协会员。主要从事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坚持业余写作创作,用笔名:邹文、田萍、苏北、林海仁等,共发表刊播各类文章作品二三百万字,先后在人民日报、红旗文稿、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市场报、中华魂、炎黄春秋、世纪风采、情系中华、蓝盾、乡土、今古传奇、新华日报、广州日报、今晚报、羊城晚报等全国主流及省市报纸杂志刊载。在竹海文艺、灌河文学、沿海文学等发表一批。获得省市新闻奖50多项,其他奖项3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