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年上的小学。那时寒假后是上学期,暑假后是下学期,和现在正好相反;学制5年,比现在少一年。
小学在镇上,离我家有5里路。那时交通不便利,也没有宽敞的公路,上学只能走小路。我人小,走路慢,从家到学校差不多用1个小时。要是遇上刮风下雨我就惨了,淋成落汤鸡是常有的事。
一、忆苦思甜
上学刚过一个月,学校召开“忆苦思甜”大会,请苦大仇深的老农张大爷为我们作“忆苦思甜”报告。
张大爷今年60出头,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年。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无依无靠。7、8岁时就不得不去地主家放牛做工,养活自己。吃不饱穿不暖,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一次饿急了,偷吃了地主家的剩饭,被地主用柴火棍劈头盖脸恶狠狠的*打了一顿。从此,脸上就留下道道伤疤,眼睛也被打瞎了一只……
张大爷说:“旧社会,到处都流淌着穷人的血泪啊……”
张大爷哽咽着,泪水从他仅存的一只眼晴中流出……他那张刻着道道伤疤满是沧桑的脸庞,被泪水浸湿了半边。
张大爷从小就没有了爹娘,受尽苦难,还被地主打瞎了眼睛……比起张大爷,我们这些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孩子,吃穿不愁,还能上学读书学文化,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二、打秧草
每年4月初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学校都要组织学生为生产队“打秧草”。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是咋回事,其实就是把收割来的青草,集中放进大粪坑里沤肥(现在都用化肥)。每个班都有任务,我们班的任务是斤。老师说这是*治任务,必须完成!
我们班有40个同学,每个同学都自带铲子和竹筐。老师说为争当“先进”,为超额完成任务,我们班再加斤。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一马当先冲上了学校后面的山坡。同学们全部迅速散开,说干就干……
过了足足1个多小时,我的手都打血泡了,钻心的疼。再看看我的小竹筐……嗬,都大半筐了!
这时,就听见老师大声喊道:“同学们,把竹筐装满了我们班就是先进……加油!”边说边向我们走来。来到我身边笑着夸奖我几句,顺手把竹筐里的青草向下摁一摁,然后又走向另一个同学。
终于,竹筐装满了。我们背起竹筐排好队,迎着春风,迈着矫健的步伐一路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三、双抢
“知了……知了……”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都知道: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一年当中农民最忙、最紧张、最辛苦的“双抢”开始了。割完早稻就犁田、耙田,紧接着就是插秧,一刻也不耽搁!
这时正是7月中旬,天气炎热,每年的学农活动都安排在这个季节。别看我们是小学生,干起农活来有模有样的。
天刚朦朦亮,我们就和农民伯伯一起下田了。右手握着镰刀,左手抓住稻秆,唰唰唰,水稻一行一行的在我们面前被放倒……我们男同学负责割稻,女同学负责扎捆,同学们你追我赶争上游,干得热火朝天!上半天,我们班就收割了两大块稻田里的早稻,老师和生产队长还表扬我们了,真高兴!
下半天继续,虽然被太阳晒,虽然被蚊虫咬,我们依然干劲十足!一直干到太阳下山后,我们才和农民伯伯们一道,收工回家……
小学的时光是快乐的,也是充满希望的!虽然很遥远,但时常想起,值得收藏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