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灯心草 > 灯心草药效 > 正文 > 正文

灯芯草,曾是番禺大石的宝广州日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2/21 11:10:00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2157.html
11月9日,“情浓大石三十三载”暨大石灯草文化协会成立八周年庆典大会在大石小学举行。两板“大石夜色”吸引乡亲们争相拍照,广大游客现场学习制作灯芯草,宴开多围,大石乡亲共聚乡情,传承文脉,留下了美好的城市回忆。大石夜色现场展示获游客点赞合照“大石夜色”是大石先民创造的一种夜间表演的飘色,是具有“升降开合”动态及灯光音响效果的飘色。在今年的灯草文化节中,依旧设置了《仙姑渡蚌》和《大拱月》两板“大石夜色”展示区。据大石灯草文化协会副会长廖景添介绍,“大石夜色”中的《大拱月》,是根据“嫦娥奔月”传说进行设计,嫦娥(色芯)飘然奔向月球,吴刚(色脚)相陪伴,月亮平缓有序地转动。而《仙姑渡蚌》是年设计研制的首板“大石夜色”,根据神话故事设计,教育人们要弃恶从善、多做好事。后来,“大石夜色”中断了80多年,近些年来,经过后人的努力,正在逐步恢复。目前展出的这两板夜色在以前就有了,都是通过老艺人口述回忆,重新制作恢复而成。现场制作灯芯草让灯草文化薪火相传大石小学是灯草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每年的大石灯草节都在此处举行。活动上必不可少的环节——由灯芯草制作工艺第二代传承人何杏珍带领大石小学的学生,进行灯芯草传承工艺制作展示。据大石小学校长吴海燕介绍,“每一年灯草文化节都在大石小学举行,这里原来是大石何氏宗祠的原址,当年灯草市的一些石碑刚好也留在学校,学校如今也是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希望这里能成为一个聚缘聚情的地方,大石人能够在这里,有一个根的体验,同时也希望以后学生毕业回校,能在这里寻到根,在这里找到传承。”0多名大石乡亲共聚乡情活动现场大摆宴席围,0多名大石乡亲、港澳同胞和社会各界人士同场欢庆。乡亲们相互交谈,增进了解,共聚乡情,大石小学被浓浓的乡情所包围。据了解,大石街在未来将继续挖掘、恢复传统文化,鼓励和支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打造大石历史文化新亮点,让大石传统历史文化薪火相传。灯草心,曾是大石三宝番禺大石有三宝,慈姑、马蹄、灯芯草。灯芯草淡淡的草香味,是很多大石人共同的回忆。这个细长直不起眼的草,在穷苦年代,是很多大石人赖以生活的经济来源,小孩读书、家庭开支都离不开它,它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大石人。灯芯草可以入药,有去渍、消滞、清热等功效,在儿科中药方中常见灯芯草这味药。灯芯草的芯可以做油灯的灯芯(故名灯芯草)在以前电灯未能普及时常用。据了解,从宋朝的时候,大石村的北边全部是大海了,明朝才沉积了滩涂,祖先在这个滩涂里面耕种,变成良田。清朝中期,西郊的两个岛形成了,那边的围口田土地肥沃,比较适合种慈姑、马蹄。千百年来,地形改变,造就了番禺独特的地貌,河道纵横交错,水系发达,因为大石三件宝都是水生农作物,番禺肥沃的土壤,为三宝提供了天然的种植条件。当年,“大石三宝”撑起了当地的经济,灯芯草更是闻名海外。“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就有灯芯花。”据了解,现存放在大石小学里的灯草市石碑,见证了数百年来灯芯草的历史,曾经的大石灯草市远近驰名,海内外商人纷纷来到大石采购,大石灯芯草远销东南亚,成为番禺大石的一张招牌。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肖桂来通讯员杨璐陶正熙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李波通讯员陶正熙曾力恺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赵碧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engxincaoa.com/dxcyx/13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冀ICP备2022001669号-8

    Copyright © 2012-2020 灯心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