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灯心草 > 灯心草药效 > 正文 > 正文

赣菜故事铅山灯盏粿西部文明播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1/28 13:14:23
为深入挖掘整理赣菜历史文化,加强赣菜美食背后历史典故的宣传,弘扬赣菜文化,做大赣菜产业,省商务厅开展“赣菜故事”征集活动并将陆续刊发相关征文(此刊发不作为后续评审依据)。铅山“灯盏粿”杨必正历史上因为“纸、茶、铜”三大产业的开发经营,使铅山经济曾经繁荣昌盛了上千年。人口增加,外来食品种类多。但我还是喜欢吃铅山“土生土长”的小吃“灯盏粿”。一年中的清明、立夏、冬至等节气,铅山农村人都要做“灯盏粿”过节日,城里人则买现成的吃。“灯盏粿”,故名思义,因其形态相似古时“灯盏”的外形而得名。历史上没有煤油使用菜油点灯照明时,用于装盛菜油的中间低四周略高的圆形铸铁“灯盏”,下用竹或木片制作成脚架,在“灯盏”中注入清油加上“灯芯草”即可点亮照明。铅山先人从“灯盏”的外形上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以大米为原料制作的形似“灯盏”,四周高中间低装满馅料蒸制的美味食品———“灯盏粿”,传世至今。铅山“灯盏粿”的来历,还有一则传说: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初二,乾隆皇帝开始第三次南巡,大约是农历四月,来到了铅山县城的两河(信江与铅山桐木江)交汇地江口村,在一家“悦来米浆店”用餐。这是兄妹两人开的小店,哥哥叫江大松,矫健如松;妹妹叫江小竹,亭立如竹。化名郑(朕)老板的乾隆皇帝到店后,兄妹俩因没有好饭菜招待,遂将米浆搞稠制成粿皮,放入蔬菜粿馅蒸熟后招待他们。得知蔬菜粿无名时,乾隆说:“那就叫‘灯盏粿’吧!”从此铅山“灯盏粿”就流传开来了。“江口村”也易名为“凤来村”,成为“灯盏粿”的发源地。做“灯盏粿”所需工具简单:一是能磨米浆的石磨,二是大锅大灶。这些在农村都不缺。做“灯盏粿”要用晚籼米,主要品种又称细谷米。制作流程是:首先将晚籼米淘洗干净,然后用清水浸泡三四小时。浸泡后的籼米要带水磨,控制好用水量。米浆磨成后就要“搞粿”了。将米浆放在“塘锅”里,放入适量的盐和清油一起熬制。放入食盐、清油,大火熬制使水分蒸发,熬成团块状。接着将“米粿团”摘成小“剂子”,再捏成“灯盏”状。专职经营“灯盏粿”的摊贩,制作“灯盏粿皮”不但速度快,且外形漂亮标准。铅山市场上既有“灯盏粿”卖,也有灯盏粿皮出售,在网上也可以买到正宗的铅山“灯盏粿”皮了。铅山“灯盏粿”的粿馅一般用黄豆芽或白萝卜为主,再加入香菇、水笋做成素馅。如果要吃晕菜,则放进猪肉、虾仁,或者墨鱼也可以。然后放入锅里加油炒熟,摊凉后调入薯粉。在蒸茏里摆放好粿皮,一调羹一调羹把粿馅放在馃胚中,大火蒸15分钟即可。现在铅山附近的县也流行制作“灯盏粿”。但如果能用上铅山传统的“柳木蒸笼”蒸制,味道更纯正。作者/来源:江西商务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engxincaoa.com/dxcyx/135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冀ICP备2022001669号-8

    Copyright © 2012-2020 灯心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