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泰州的早茶有民风民俗的底蕴,泰州小住,便寻了几处品尝当地的早茶。枫红杏黄时节,驱车游泰州、吃早茶。此地紧邻扬州,受其“早上皮包水”的影响,吃早茶风气蔚然。为图方便,小住泰州宾馆两天,它的美食街自有闻名周边的早茶。八点多入座,服务员送上茶单,点了绿茶一壶和五味干丝、虾仁蒸饺、秧草包、千层油糕等,以鱼汤面压轴。在等上茶之际,环顾这可容数百人同时早茶的餐厅,它以圆桌为主,四人车座为辅,此时座无虚席,人声鼎沸,来往者衣着举止不讲究,大都说泰州话。询问服务员,她说来这儿的茶客,除了游人,大部分居住附近,他们在这儿会朋友、谈生意,顺便解决早餐。润嘴的绿茶,汤色微黄,有股淡淡的青草香。虾仁蒸饺上桌了,它比上海常见的蒸饺大了一圈,猴急地咬其一端,吸一口里面鲜美的汤汁,虽已按部就班,却仍被烫着了,赶紧缓行。随着一个蒸饺和一块千层油糕下肚,竟然已有半饱。待到硕大的秧草包上桌,我们尽可细嚼慢咽地品尝了。这种用上海人所称的草头(金花菜)为馅做成的包子,平时很少见。离泰州不远的扬中出各种秧草食品,借其特有的野草之香做成含汁的包子,自然算是一种创意。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路边小摊上的金花菜来,那时的金花菜老渣渣,现在包子里的秧草却又嫩又鲜,令人喜欢。最后上桌的是重头戏鱼汤面。鱼汤用鲫鱼、鳝骨、猪骨等煸炒后熬制成。或许已经撑饱,我居然觉得没想象的那么好吃,倒是平时喜欢吃鱼的妻子,对此乐不可支。为扩大早茶战果,翻看网上介绍,说老街古月楼早茶的蔬菜汤包独此一家。于是,借着月色一路步行。当在华灯璀璨的老街寻到颇有规模的古月楼时,已过了晚餐正点,蔬菜汤包已经售罄,只得叫了另外几样茶点,其中配料多而考究的五味干丝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干丝的刀工之细之精,不知是人工还是机械切成,它的香而爽滑的独特口味,是此行三尝干丝之最佳。印象中,扬州富春茶社的装潢古色古香,比泰州豪华,而且茶品名目繁多,一道一道上,颇有仪式感,是富贵人家的气派,因而每人得花百元之多。泰州早茶则像小康之家的操持,茶品不多而实惠,每人仅花三四十元便可饱嗝连天了。我在泰州宾馆吃的那碗最“贵”的鱼汤面,要价仅八元,但与我们金山石化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兴起过的早茶热相比,那时在“梅园阁”或“老城隍庙”五六人吃一桌早茶,恐怕还不会超过三四十元。扬州、泰州的早茶有民风民俗的底蕴,生生不息;我们石化地区的早茶热,或因水土不服已早早撤退。不过,那些年亲朋好友互相请吃早茶的情景,那番热闹和温馨,仍在心中回荡……(冯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engxincaoa.com/dxcyl/1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