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习作七的习作要素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学了本单元的课文后,大家对如何描写景物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相信经过本章节的方法指导后,大家的认识会更清晰,写起来会更有信心。
我们先来看课本的写作要求和提示:
审题这是一篇半命题的写景作文,“即景”二字,要求所写的景物是眼前的、当下的景物,且是较短时间内所见,并且要有一定变化才会成为眼中之景。写之前需要先补充完整题目,在补题目之前呢,我们还需要进行仔细地审题,审写作要求,审写作提示。
通过审题,我们确定了写作对象: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风霜雨雪、电闪雷鸣、月缺月圆、彩虹、晚霞、地震、台风等;自然景观如长江、黄河、泰山、华山、黄山、雪花洞、九寨沟、森林草原、沙漠等。
写作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③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如何才能做到这些要求呢,下面三招方法非常实用,对每一篇写景作文都能用上。
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
描写景色,首先要选好观察点,观察点可以固定,也可以变换。比如描写校园美景,可以以操场为观察点,也可以移步换景,按照浏览的顺序来描写。描写顺序,可以按照空间顺序来描写,如从远到近、从内到外、从左到右等,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如早上、中午、晚上等。
我们回归课本,求取真经。《四季之美》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最美的时间以及此时间内最美的景致。四个自然段、四个季节之景,描写顺序井然,结构非常清晰。《鸟的天堂》写了“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两种时段看到的截然不同情景,《月迹》通过月亮的足迹写出了月亮的变化。我们看一个片段:
阳春三月,春风吹拂,河水荡漾,杨柳吐翠。密密的灯芯草就像给河岸铺上了翠绿的地毯。夏天,我们在河边玩耍,开心地打水仗,阿姨、阿婆们蹲在河边洗衣服、淘米,一片欢声笑语。十月金秋,小河边又成了我们攀枝摘果的乐园。冬天,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小朋友们在上面滑冰、追逐,笑声飘出去很远很远。
这个片段,作者按照季节的变化规律写景,描绘出了家乡小河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层次非常清晰。
二、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
多种感官,指我们描写景色时,可以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各种感官,将我们看到的景物全方位得呈现出来,把景物描写得生机勃勃,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片段:
一场秋雨过后,一切都是湿漉漉的。在雨后的校园里,我漫步在亭边,呼吸着湿润的空气。那亭子的顶上还在不停地滴下一些水珠,落在大石头上,“咚咚,咚咚”,煞是好听。在纯净的天空下,太阳照在水亮亮的亭顶上,金光闪闪,透出一派古朴来。梧桐叶悠悠地落,落得轻盈;枫叶一树一树地红,红得耐看。一簇一簇的菊花竞相怒放,我拾起落在地上的一片花瓣一闻,啊,清香淡雅!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呀!
这个片段作者分别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方面来感受秋天雨后的校园,描写得真实可爱,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三、动静结合+巧用修辞
动景,是指对处于活动、变化状态的景物的描写;静景,是对处于静止状态的景物的描写。动静结合是运用动静相称的方式来描写景物,进而形成一种情趣或境界的艺术手法。在写景作文中,动静结合是我们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为了再次加深大家的印象,我们来看一个小片段:
湖水是绿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湖水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绿的树、红的花、蓝的天、白的云;湖水是软的,微风习习,湖面泛起一层层涟漪,波光粼粼,就像跳动的音符!一群花蝴蝶随着这音符,时高时低,忽左忽右,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好一派自然和谐的景色!
这个片段写得就非常优美,不仅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把湖水和蝴蝶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动态变化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会用到一些连接词,如:先、一开始、再、又、渐渐地、过了一会儿、突然、最后......
知道了这些非常实用的技巧,那么如何写出精彩的开头和结尾,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我们继续来探索:
精彩的开头绝美修辞
①六点左右,黑夜悄悄藏到了茂密的树叶下,躲进了洒满露珠的草丛中。于是,大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落日像喝了酒的红连醉汉,跌倒在乡村的山那边,把水和天映得一半通红,一半金黄。
剩余1%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