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灯心草 > 灯心草功效 > 正文 > 正文

当一位江南母亲在成都买汰烧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4/6 14:11:52

作者/应淇

编辑/金德路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买汰烧,是沪语方言的一个词汇。准确地说,其实它是三个动词的组合,即买菜、洗菜和烧菜,指居家下厨的一整套流程。行云流水,囊括了中国父母的半辈子。

无锡江阴,是苏南的一个小城镇,就在长江边上。六十年来,母亲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哥哥打电话跟我说,年纪大了以后,母亲变得容易焦躁,情绪低落,而且越来越健忘,甚至总是疑心自己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前兆。她不再忙碌,但她的生活却逐渐失重,脱离了旋转的轴心。

前年冬天,我将母亲接到成都和我一起生活,让她尝试着换个环境。正好我和先生时常加班,也没时间料理家务,还能偷懒,把家里的猫也交给她。在这座新的城市里,她缓缓抻开触角,开启了一些新的认知、交际和探索。

母亲不太会说普通话,只会讲吴语,她原本甚至不爱出门和街坊邻居闲谈。融入的过程,我们起初以为会很难,但事实证明,无论是年少离乡的自己还是黄发鲐背的父母,爱上成都并不是一件难事。

在成都的菜市场和我家的厨房里,母亲似乎找回了主场,重启了她的「买汰烧」生涯。

01春味

雨水那天,母亲从市场择回了一把香椿芽。

这是今年头茬的香椿,价格也是菜中「轻奢」,20元一两,一斤要百十来块了。母亲和我念叨着它的金贵,说现在刚上市,都没几个菜农敢进货。她眼疾手快,在摊位零星的角落里挑选了紫油油的一小捆,“你们是有口福尝鲜咯”。

尝鲜,尝的是春天的味道,所以民间常说「吃春」,又有一个专门的词叫作「食椿」。现下还是早春,此时的香椿叶芽尤为嫩小,适合拌着吃。先用沸水稍微焯烫,沥干、切碎以后加入盐和少量的醋,淋上香油,椿香四溢,又爽又脆。

别看这个菜谱母亲好像很熟练的样子,其实只是因为简单。母亲是在去年春天,发现成都的春菜市场里,香椿好像特别受欢迎。那时她来到这里不过三四个月,觉得什么都新鲜,喜欢跟着同行买菜的嬢嬢一起赶时髦儿。我们的餐桌上才开始出现了香椿,那也是我和先生第一次品尝。

也不奇怪,云南、四川等地是香椿的主要产地之一,成都人民确实比我的家乡更热衷于香椿。虽然本地菜农还未大量开始批发,但互联网平台的生鲜、蔬菜商家已经在火热售卖中。不过,在幼时的记忆中,周围会买香椿的人不多,至少我们家是没有吃香椿的习惯的。

春菜季嘛,漫山遍野,百草回芽,次第吐绿,其实就是野菜季,而我和母亲对野菜的三大理解是荠菜、草头和马兰头。

荠菜是全国各地最为普遍的春菜了,江南地区的人家喜欢做荠菜团子,还有荠菜馄饨。

团子做起来要麻烦一些,清明节前后吃得多,两三个团子就能顶一碗饭。而馄饨则更为日常,家家户户隔三差五就会包馄饨吃,频率应该和北方的饺子差不多。

荠菜馄饨可能是江南人春天最应景的小吃了。父母买回食材和好馅料,全家人就一起围在桌边包馄饨,刚采摘的新鲜荠菜与肥瘦相间的猪肉沫搅拌充分,将清香和肉香包裹进皮子,在手掌间揉捏出一个形状,下锅煮至半透明,馄饨皮下隐约可见的绿色,捞出冲进海味的清汤里,趁热咬一口,弹滑鲜香瞬间涌满齿颊,这是春天的味道,是对江南春意的告白,也是母亲的最爱了。

但如果要我评选出心目中的春菜之王,大抵还是草头。我们又称作秧草,只需清炒,再淋上一点鲜酱油,简单清爽,却再鲜美不过了。草头在江浙沪一带广受追捧和偏爱,但成都这里却似乎没有吃草头的习惯,我的春菜季只好从江南转场西南。

不同地区的人爱吃的春菜不尽相同,但无论在家乡还是成都,现在这个季节,人们对春味的追求都乐此不疲。母亲常去的农贸市场和小区附近的商超,各种新鲜春菜被摆在显眼位置,板子上的菜码得整整齐齐,颜色也搭配恰到好处,一眼望去,尽揽春色。

而在年轻人更熟悉的线上平台,因超越地域限制,仿佛更是搬来了一整个“春菜宇宙”。以卖农货出名的拼多多上,从江南的草头到东北的柳蒿芽,从南京人爱的菊花脑,到中原人馋的面条菜,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新闻中的数字也佐证了人们对于乡愁的追寻:2月中旬以来,拼多多野菜搜索量增加了%,春菜相关订单量翻倍,多家店铺销量达上万单。互联网时代,乡愁亦是生产力。

“等过些日子,称点刚上市的马兰头,它俩拌在一起,凉拌香椿马兰头!那才好吃呢。”母亲也极爱食用马兰头,夹带私货地对我们推销她融入家乡特色的「吃春」菜谱,“再把豆腐干剁得细细的,混在里面,哎呀,保证你爱吃。”她说这话时看着我先生,已经精准拿捏住了他作为豆制品爱好者的尊严。

但确实应该再过些日子,眼下刚上市,「春菜爱马仕」香椿的价格高不可攀。母亲也打趣说,“尝个鲜还可以,多吃两顿,我看这个小家可消费不起了。”

不仅是线下的蔬菜零售摊位昂贵,而且踪影难觅,线上新零售的端口价格也居高不下。叮咚买菜上,克一盒的香椿价格为20.9元一份,盒马的价格显示,头茬时令的红香椿每克单价为18.8元一盒。拼多多上的价格倒是一如既往的亲民,随便一翻,香椿价格在40元/斤-70元/斤不等,稍一狠心,还是可以实现「香椿自由」的。

惊蛰之后,谷雨时节,香椿大量上市后,价格会随之走低,也才到了「食椿」的最佳时令。而那时母亲的菜谱大概也会从凉拌香椿换成香椿炒蛋了。

02融入

其实母亲在家是不做饭的。厨房的一应事务,平时都被好脾气的父亲承包了。

家庭煮夫,可能是江浙沪盛产的某种夫妻传统,「买汰烧」这个词,就总是用来形容上海男人。巧的是母亲来了成都,这也是一个类似的南方城市,她第一次去附近的大型农贸市场买菜,就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摊贩前,好多提着菜篮子的大爷大伯,在挑挑拣拣,或高声和卖菜嬢嬢砍价。

我不用和母亲解释「耙耳朵」这个川渝方言,母亲无师自通,“这不是很正常嘛!好男人都疼老婆,差劲的男人才喜欢指挥老婆叻。”

不过正因为她已经很多年没做过饭了,所以她最担心的问题是自己手生,万一厨艺不好,出了洋相,我和先生不喜欢她做的菜怎么办。

但母亲也看不下去我们基本“天天外卖”的社畜日常,还是执意要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在周末陪她一起逛超市买菜,挑的都是最常吃的食材,让她不要有心理压力,随便怎么做都错不了。

最初的半个月就证明了两件事:母亲下厨是很有天赋的,以及下班回家吃到热腾腾的饭菜确实比外卖幸福百倍。而家里的猫咪有人定时喂了,它们的幸福指数也直线上升。

后来她慢慢对我们的小区熟悉了,就不再喜欢去超市。我们上班的时候,她学着一个人坐公交车去周围的菜市场,哪个市场蔬菜种类多,哪个摊位的水产比较新鲜,坐哪一路,在哪一站下车,她都摸熟了。

有一次,她搭错了方向,迷了路,急得眼泪快掉下来。公交车上有嬢嬢安慰她,反正大家都是要买菜,就顺道带她去了另一家综合农贸市场,又告诉她该怎么坐车回家。那天母亲回来的时候,提了满满当当的「战利品」对我炫耀:“女儿,原来穿过立交桥的南边,那里的菜场有刚宰杀的整只黄牛!老板说今天早上刚运来的,被我赶上啦。”

后来她就认识了越来越多的陌生嬢嬢、菜场摊主,单元楼邻居,“成都人真的很热心,虽然他们说话太快了我听不懂。但大家都不在意我是外地人,很有耐心,比认识很多年的姐妹都亲切。”她还习惯了扫码支付,以前教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engxincaoa.com/dxcgx/12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冀ICP备2022001669号-8

    Copyright © 2012-2020 灯心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