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灯心草 > 灯心草产地 > 正文 > 正文

乡土散文双抢中的拔秧记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5/25 10:28:53

蝉鸣声声在炎热的仲夏,处处荡起嘹亮的歌声,令人难忘,记忆如昨。想起那年暑假参加农场“双抢”生活,心中却回忆起一件尴尬之事。

“双抢”指农村夏天抢收早稻和抢栽晚秧。在农村,农民最忙碌莫过于盛夏里的“双抢”。我老家在浙西,鱼米之乡,水稻一般种两季,七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耕田插秧,务必在立秋前将晚稻秧苗插下。如果延误了季节,就有影响收成。因此,“双抢”似乎是一场“战役”,连日继夜,争分夺秒。

我家属于居民户口,也就是说是吃商品粮的,家里没有田地,也没地方可“双抢”。在上世纪70年代初,居民户口粮食是定量的,记得上初中后,才有每月粮食定量24.5斤,那年我13岁,也正是身体长个子时,这定量根本填不饱肚子,加上家中兄弟姐妹多,口粮问题让父母很头疼,父母动足了脑筋,找些杂粮来补充。听说附近青田铺农场需要人参加“双抢”,可以包吃饭,父母就通过熟人介绍,把我送进农场去“双抢”。对我来说,只要能填饱肚子,何乐而不为。带上铺盖便兴冲冲去“双抢”了。

报到时,肩背锄头,头戴草帽,脖子上挂了一条已经泛*的毛巾的杨场长,走到我跟前问道,“你就是老王的儿子,你会干那些农活?”我想了想说,在奶娘家拔过猪草。杨场长说:“那好,明天一早先去拔秧苗吧。”

简单地一句问话,我就算“面试”通过了,荣入了“双抢”行列。

虽然我农村生活没怎么经历过,但毕竟生活在乡镇,农活大致有点知道。插秧前,先是拔秧。一般秧苗里长到3-5寸长时即可拔秧,也称移栽,种到另外田里即叫插秧。

拔秧苗觉得是件新鲜的事,晚上睡觉时还挺兴奋。一觉睡到大天亮,急急忙忙去食堂拿了两个馒头,边咬着馒头,边戴上草帽,跟着队长去秧田拔秧苗。

脱了鞋正准备下田,“小徐!”背后谁叫我,朝后一看,肩背锄头的杨场长来吩咐我,拔秧苗要注意的事项。心想:“拔秧苗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把秧苗从土里拔起来嘛!这还不容易。”

我裤脚一卷,三下五除二就跳进秧田,望着一片绿茵茵的秧苗,随着热风,秧苗左右摆动,似乎在向我招呼,我双手伸进秧田,一把抓住秧苗往上拔,连续拔了几把,正是得意时,突然背后有人喊叫,“小徐,快!快!停下来,你这样拔的秧苗还有用吗?”我抬头一看,又是杨场长。

“咋了,我拔的好好的,叫我停下来干嘛?”“你看看!你看看!这秧苗根都没的,怎么插?”我仔细一看,真是没根的。杨场长耐心地教我如何拔。手要握住秧苗的下端,向地面倾斜,轻轻地才能连根拔起。

看似简单的事,还真有技巧。按照杨场长教的要领,我很快就有了点感觉,也能连根拔起秧苗。太阳似乎也卯足了劲,像个火球一样,烤着大地,晶莹的汗珠从脸上流淌下来,可拔着拔着又昏乎乎忘记了要领。工友们笑我说,你拔的这哪是秧苗,而是韭菜。

队长过来看我,满脸分不清是泥浆水还是汗水,“小徐,你先休息下吧,看看我是这样拔秧田的。”队长话没说完,他弯着腰把秧苗一小把一小把的从秧田里拔起来,凑成一束,放在水田里“哐当哐当”的把秧苗根部的泥巴洗去,再从前面抽出几根扎秧草,简单绕拧成细绳,熟练地打了个活结,随手就把一束秧苗扎起来了,丢在身后。

不一会儿,后面翠绿的秧把越来越多,已排成队,等着插秧人用畚箕一担担挑到另外田里进行移植。

一天下来,满脸、满头的泥巴味和汗臭,那滋味,太难受了,终于熬到了六点钟收工了。这时肚子也咕咕直叫。听说食堂有红烧肉吃,收工后,一路用手抹去脸上的泥浆,三步并作两步飞快地跑进食堂排队,等到了红烧肉,半斤米饭一下子就落肚子里,这晚餐吃的真香。

审阅:孙立燕

简评:作者回忆自己年少时通过“拔秧苗”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懂得了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文中指导作者拔秧苗的杨场长和队长,能够耐心的对待一个少年的劳动,也体现了一种纯朴的善良。

作者:徐益丰

终审:严景新

编辑:卜一

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

.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engxincaoa.com/dxccd/10251.html
冀ICP备2022001669号-8

Copyright © 2012-2020 灯心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